環境資訊電子報刊頭
2016年2月10日

跟著猴子去旅行:

特刊說明:猴年到啦!雖然大家對於「福祿猴」的討論正在熱潮中,但本報決不會使用「福祿猴產生器」來搪塞大家,還是精心挑選有趣的文章陪大家過年唷~2/6~14讓你資訊不漏接,跟著猴子走訪世界各地去旅行!

星期三,猴子吃大餐~

過年時間就是大家吃吃喝喝的最佳時機,聚會難免嘛!今天猴子要帶大家去哪裡吃大餐呢?或許大家前幾天已經吃慣了大魚大肉,所以今天我們帶各位去探訪一些有趣的地方,讓大家可以邊玩邊吃。

(其實今天的主題應該是溼地耶,怎麼變成吃東西的介紹啦!)猴子其實想要讓大家知道,濕地其實和人類的飲食生活息息相關,大家要好好保護濕地,絕不是鼓勵大家跑去濕地偷菜吃喔~

猴子小編敬上

【濕地食堂】新鮮海滋味

一匙匙淺黃色湯汁緩緩地透過紗布流入鍋中,媽媽專注地一遍又一遍重複著一樣的動作,熱熱的水氣帶著香濃的海水味輕飄飄地散在空氣中,「媽媽好香喔!好了沒,好想要吃喔!」「等一下還要放到冰箱冰起來啊,再等等喔!」

我常覺得東北角的潮間帶是海龍王的一塊良田,一年四季種上各式各樣的藻類,魚兒愛我們也愛,但是只有識貨的人,才能挖到寶。

» 閱讀全文

  

【濕地食堂】潮間帶的恩賜

「潮間帶是靠海人的大冰箱。」在澎湖,老一輩的人都這樣說。

以前,家境不好的人家,在沒有餘錢買菜肉餵養嗷嗷待哺的一大家口子時,許多母親常常帶著孩子到潮間帶找尋食材回家加菜,或是將找到的螺貝賣錢貼補家用。靠著潮間帶溫柔的餵養,有多少人因此熬過那段青黃不接的歲月。潮間帶,是上天最仁慈的恩賜。

» 閱讀全文

【濕地食堂】從水域到水域 一條為米所踩出來的越嶺道

在花蓮縣有個地方,人們願意為了一項食物踩踏出一條道路,還是條須長途跋涉與翻山越嶺的泥土路;於是這條山中小徑就這般自主性地連結了海岸山脈東西兩端的水域,究竟它出現於多麼久遠以前老人已不復記憶,花蓮水土保持局推測應已存在了百餘年之久。而因食物之故,它可以榮耀地冠上所乘載的食物名稱──「米棧古道」。

» 閱讀全文

【濕地食堂】依麗太溪上溯 隨白螃蟹覓山鹽

台灣距海遙遠與貿易不便的住民,如何取得維持生命機能的元素「鈉」?除了羅氏鹽膚木與動物血液以外,台灣花東縱谷裡的太巴塱部落擁有得天獨厚的珍品—「山鹽」。由於鹽礦隱藏於麗太溪上游的高山岩層裡,隨泉水溶解滲出而成「鹽泉」,鹹澀又夾帶些許甘美的泉水遂為部落命脈,自新石器時代以降發展出的一段倚賴上溯河流維生的族群歷史,成為帶有鹽份的部落文化。

» 閱讀全文

訂閱退訂 請寄至投稿信箱:infor@e-info.org.tw  | 加入Facebook粉絲團 |  
 

※守護環境知情權,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!

發行單位: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 
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  Tel: (886)2-29332233‧ Fax: (886)2-2933-2120
發行人:陳建志‧總編輯:陳瑞賓
編輯:彭瑞祥 、詹嘉紋、吳岱芝、洪郁婷、鄒敏惠‧網編:葉人豪
※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,詳洽 
徵信網頁